佳木斯新進分類果皮箱,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記者在佳木斯玉禾田公司了解到,我市已初步構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體系,玉禾田公司按相關規定日常工作中做好垃圾分類,同時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進來,改善人居環境,將垃圾變廢為寶。
據了解,2011年,我市在長安路、光復路、杏林路、站前路、和平街等30多個主要路段設立了果皮箱,果皮箱上注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識。2018年9月,佳木斯玉禾田公司袋裝大隊和城鄉大隊實行垃圾桶分類,我的家、港務社區、黑通村、敖其鎮等小區及鄉鎮村屯內投放的垃圾桶上也注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保潔員工作中要進行簡單垃圾分類。垃圾車將居民投放的垃圾運送到指定地點后,玉禾田公司用人工方式對垃圾進行篩選,餐廚垃圾進行統一回收,建筑垃圾雇專車運送到指定位置傾卸,可回收的垃圾進行資源整合。
但保潔人員反映,日常生活中市民基本做不到垃圾分類投放。干濕不分,生活垃圾里摻爐灰、建筑物殘土、秧苗以及牲畜糞便是常事,夏天還好一點,保潔人員可進行分離,可到了冬天,生活垃圾、爐灰、建筑殘土等凍在一起分離困難。
垃圾不分類還會加大保潔人員的工作量,保潔人員作業時,需要拿鉤子對泔水和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一一分類,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
垃圾不分類投放還會對垃圾容器、運輸設施(壓縮車等)造成破壞,僅去年一冬天,全市37個鄉鎮村屯就損壞不可修復的垃圾容器300多個。
清掃二隊隊長靳麗萍說,工作中發現,一些市民有時會拿著垃圾看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志,但不知道如何投放;一些平房居民還經常將殘土混到生活垃圾中投入到果皮箱中。
靳麗萍建議,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如何分類和投放,讓每一位市民都參與其中。